因為世界混亂,心靈繁雜,
所以你們人類應該聽聽美好的歌曲來集中自己的精神。
這樣能使你們得到一些好的希望。
下面的人可以說說你們最喜愛的一些音樂 (不管是什麼類型)
最後給地址
活化這個論壇的人們的思維
我也可能去聽聽
2016年7月4日星期一
靈魂的機密之一:意識載體物質集的無限縮小與不可能發現律
總之 可以這麼理解所以我以前就說過意識載體物質集的判定理:
意識載體物質集就是承載一個精神的眾多物質的集體,
遠處的星星閃爍,發出的光,傳到人的視網膜,變成一些信號,再傳到人的大腦,使人的精神發生改變,使這個人的精神能看到星星的圖像。
但是這顆遠處的星星發光,其光在某些別的情況下(比如這個用眼睛看別處去了)並不一定能傳到這人的眼睛從而改變這個人的精神,
所以 星星 雖然有時能改變人的精神,但是並不是絕對的必然,不能算是這個人的精神載體物質集的一部份。
這個人的眼睛的視網膜,接收到光信息,再變成電信號,傳到人的大腦,改變這人的精神。但是同樣的再其它情況下(比如這個人的視網膜的和大腦相連接的神經已經被隔斷),視網膜產生的電信號不一定能到達大腦,不一定能改變這個人的精神,所以人的眼睛的視網膜雖然有時能改變人的精神,但是並不是絕對的必然,所以不能算是這個人的精神載體物質集的一部份。
這個人大腦的一些神經元組,目前人們認為它們能必然地改變人的精神,也就是說只要這個人的大腦的神經元組改變,這個人的精神必然改變,而且沒有任何時間延遲。
我們才能說這個人的大腦的某些神經元組屬於這個人的精神的意識載體物質集之中。
也就是可以這麼說,這個人的精神,並不存在於遠處的星星中,也不存在於這個的身體的某些部份比如視網膜,其實真正是只存在於這些神經元組之中。
這些神經元組才是這個人的真正的“身體”。
這個人的意識只受這個人的真正的“身體”:這些神經元的影響。
不管這個人的這些神經元組以外的世界怎麼改變,比如不管遠處的星星怎麼改變,或者這個人的視網膜怎麼改變,只要這個人的這些神經元組狀態不變,這個人的精神就不會變。
而就算遠處的星星和這個人的視網膜狀態不變,只要這個人的這些神經元組改變,這個人的精神就會改變。
在人類對自己的身體內部構造不清楚的時候,以為自己的身體就是自己的感覺的來源,自己的身體產生變化,比如自己的手臂被碰了一下,自己的精神就必定會有某些感覺,就必定會變化。
所以人們以為自己的整個身體都和自己的精神有關。精神在整個身體之內。
但是人類的知識進步之後,知道手被碰不一定有感覺,而是生物化學電子信號傳到腦,自己才有感覺,所以其實是腦才是自己的精神居住的地方。
現在的人以為腦中的一些神經元是人的精神居住的地方。
所以人類有足夠多的知識後,會認識到可能影響人的精神的事物,從星星,到身體,到視網膜,到大腦,再到大腦中的某些特定的神經元,精神的房間越來越縮小,人類的意識的真正居住之處是越來越小的。
但是你們可以想到,其實這些神經元組的細胞是由很多原子組成的,其中很可能有很多原子的改變就像手臂一樣,其實對精神的改變並不是必然的,也就是說,正確的說,人的精神也不是居住在這些神經元之中,而是居住在這些神經元中的更小的內部。
所以精神的真正的物質載體所處的物理位置是無限小的,永遠無法找到的。
永遠無法找到:這只是一個假設,
但我以後必定給你們證明,這個確實是事實。
也就是說:邪惡的唯物論永遠無法證明精神是物質。
意識載體物質集就是承載一個精神的眾多物質的集體,
遠處的星星閃爍,發出的光,傳到人的視網膜,變成一些信號,再傳到人的大腦,使人的精神發生改變,使這個人的精神能看到星星的圖像。
但是這顆遠處的星星發光,其光在某些別的情況下(比如這個用眼睛看別處去了)並不一定能傳到這人的眼睛從而改變這個人的精神,
所以 星星 雖然有時能改變人的精神,但是並不是絕對的必然,不能算是這個人的精神載體物質集的一部份。
這個人的眼睛的視網膜,接收到光信息,再變成電信號,傳到人的大腦,改變這人的精神。但是同樣的再其它情況下(比如這個人的視網膜的和大腦相連接的神經已經被隔斷),視網膜產生的電信號不一定能到達大腦,不一定能改變這個人的精神,所以人的眼睛的視網膜雖然有時能改變人的精神,但是並不是絕對的必然,所以不能算是這個人的精神載體物質集的一部份。
這個人大腦的一些神經元組,目前人們認為它們能必然地改變人的精神,也就是說只要這個人的大腦的神經元組改變,這個人的精神必然改變,而且沒有任何時間延遲。
我們才能說這個人的大腦的某些神經元組屬於這個人的精神的意識載體物質集之中。
也就是可以這麼說,這個人的精神,並不存在於遠處的星星中,也不存在於這個的身體的某些部份比如視網膜,其實真正是只存在於這些神經元組之中。
這些神經元組才是這個人的真正的“身體”。
這個人的意識只受這個人的真正的“身體”:這些神經元的影響。
不管這個人的這些神經元組以外的世界怎麼改變,比如不管遠處的星星怎麼改變,或者這個人的視網膜怎麼改變,只要這個人的這些神經元組狀態不變,這個人的精神就不會變。
而就算遠處的星星和這個人的視網膜狀態不變,只要這個人的這些神經元組改變,這個人的精神就會改變。
在人類對自己的身體內部構造不清楚的時候,以為自己的身體就是自己的感覺的來源,自己的身體產生變化,比如自己的手臂被碰了一下,自己的精神就必定會有某些感覺,就必定會變化。
所以人們以為自己的整個身體都和自己的精神有關。精神在整個身體之內。
但是人類的知識進步之後,知道手被碰不一定有感覺,而是生物化學電子信號傳到腦,自己才有感覺,所以其實是腦才是自己的精神居住的地方。
現在的人以為腦中的一些神經元是人的精神居住的地方。
所以人類有足夠多的知識後,會認識到可能影響人的精神的事物,從星星,到身體,到視網膜,到大腦,再到大腦中的某些特定的神經元,精神的房間越來越縮小,人類的意識的真正居住之處是越來越小的。
但是你們可以想到,其實這些神經元組的細胞是由很多原子組成的,其中很可能有很多原子的改變就像手臂一樣,其實對精神的改變並不是必然的,也就是說,正確的說,人的精神也不是居住在這些神經元之中,而是居住在這些神經元中的更小的內部。
所以精神的真正的物質載體所處的物理位置是無限小的,永遠無法找到的。
永遠無法找到:這只是一個假設,
但我以後必定給你們證明,這個確實是事實。
也就是說:邪惡的唯物論永遠無法證明精神是物質。
订阅:
博文 (Atom)